白花蛇舌草的病害防治

发布时间:2021-11-18  浏览量:0

白花蛇舌草的病害不严重,故不再过多叙述。危害白花蛇舌草的虫害主要是地老虎。

危害情况

地老虎的幼虫俗称地蚕、切根虫等,属鳞翅目,夜蛾科,主要有小地老虎、黄地老虎、大地老虎和八字地老虎等。地老虎食性很杂,危害多种农作物幼苗,受其危害的中药材主要有白花蛇舌草、白术、白芍、元胡、玄参、太子参、半夏、桔梗、贝母等。初龄幼虫多潜伏在心叶和叶腋间取食,不潜入土中。3龄后潜入土中,昼伏夜出。4龄后能从幼苗基部咬断嫩茎,有时将咬断的小苗拉入穴中取食。幼虫还能危害刚出土的幼芽,造成缺苗断垄,耽误农时,影响产量。

形态特征

1.成虫小地老虎成虫体长17——23毫米,翅展40——50毫米。雌蛾触角丝状,雄蛾触角双栉齿状,体、翅黑褐色,前翅的亚基线、内横线与外横线约为双线波状,有黑色的环形纹和肾形纹,肾形纹外方有1条黑色字形纹,外侧有3条字形纹与之相对;后翅灰白色。黄地老虎体长15——18毫米,翅展32——40毫米,体、翅土黄色,前翅亚基线、内横线、外横线波状,褐色,都不太明显,环形纹和肾形纹明显;后翅淡黄色。卵小地老虎半球形,略扁平,表面有纵隆纹32——35条;黄地老虎馒头形,表面有纵隆纹38-41条。

幼虫小地老虎成长幼虫体长50毫米左右,黑褐色,表皮颗粒较多,背线明显,臀板褐色,有“八”形字表黑褐色斑纹。黄地老虎成长幼虫体长42——49晕米,表皮颗粒少,较光滑,臀板黄褐色,有许多小黑点,臀板从中央分开。

蛹小地老虎体长18——24毫米,气孔漆黑色,腹部4——7节背面的点刻比侧面者大,色较深。黄地老虎体长15——20毫米,腹部第四节点刻稀疏,5——7节黑刻较多。

发生危害规律

1.小地老虎小地老虎在北方1年发生4代。越冬代于月下旬开始出现,月下旬至4月下旬为盛发期,月中旬为产卵盛期。第一代幼虫危害盛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,此时正是幼苗生长期,危害最为严重。第一代成虫发生于5月下旬至月中旬,第二代成虫8月上、中旬出现,第三代成虫于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出现。成虫羽化后3——4天交配产卵,卵产于接近地面灰菜、小旋花、刺儿菜的叶片底面,卵散产。在杂草发芽前卵多产在干草棒和土块上,只雌虫能产4M——1000粒卵。成虫飞翔能力强,傍晚活动,有趋光性和趋化性,喜食蜜、糖,初孵幼虫先取杂草,然后危害田间幼苗。幼虫共6龄,2龄前昼夜取食杂草和作物的心叶,龄后昼伏夜出危害,5——6龄进入暴食阶段。土壤湿度大,地内杂草多,都能招致地老虎的发生和危害。

2.黄地老虎黄地老虎1年发生3——4代,以幼虫和蛹在土中越冬。4月中旬出现越冬代成虫,4月底至5月中旬为盛期,第一代幼虫危害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。第三代(或第四代)幼虫危害期在10月上、中旬。成虫产卵于田间作物根茎、须根草棒上,1头雌虫可产卵400——1300粒卵,最多可达2000多粒。卵期5——7天。成虫傍晚活动,有趋光性和趋化性。幼虫习性与小地老虎基本相同。

防治措施

1.农业防治精耕细作、除杂草是消灭地老虎成虫产卵处和幼虫食料的重要措施。此外,精耕细作,不仅可以消灭杂草,改变土壤性能,而且对地老虎还有机械杀伤等作用。兴修水利,灌水与轮作,对彻底消灭地老虎危害有重大作用。有灌溉条件的地区,在春季灌水,可杀死大量初龄幼虫。糖醋液诱杀成虫,按糖、酒、醋、水的比例为4:1:5:10或4:1:4:10应用效果都很好。人工捕捉幼虫时,于清晨在断苗的周围或沿着残留在洞口的被害茎叶,拨开土3——6厘米深,即可发现幼虫进行捕杀。

2.化学防治在幼虫4——5龄时,用鲜草毒饵,凡柔嫩、多汁、耐干的杂草或河湖地带的许多水草均可,用90%敌百虫500——800倍液,每亩用饵量15千克左右,傍晚前将毒饵分成小堆堆放在地里,盖上枯草,早、晚适当洒些水,这样可保持毒饵药效约15天,杀虫率可达80%——93.5%;用5%辛硫磷颗粒剂,按每亩270克剂量进行土壤处理,防治小地老虎,效果也十分显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