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枝子种子
胡枝子种子
叶量大,枝嫩、叶片柔软.由于叶背面密生有毛,影响适口性.枝叶鲜嫩时,山羊、绵羊、牛均采食.粗蛋白质含量较高,富含无氮浸出物,粗纤维含量低,良等饲草。
胡枝子种子
详情介绍
The seeds series

胡枝子种子胡枝子

 

胡枝子种子介绍


胡枝子种子9月份开始进入成熟期, 当果荚由绿变黑色时, 表示种子已经成熟. 每荚含一粒种 子, 一般不开裂, 所以时间稍晚些采收也 可以.种子采回后将其放在阴凉通风处阴干, 待果荚干透后,将其放在干净的水泥地上, 用脚轻踩或用木棍轻敲使果荚裂开, 就可得到种子. 胡枝子种子硬实度高, 入冬前应对种子做催芽处理. 首先选用籽粒饱满、 没有残缺和病虫害的种子, 将其用沙布包好, 放在 0 .1%  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 1 0   mi n , 再用清水冲洗干净, 并浸泡1 2   h , 然后按种沙比为 1:3的比例拌匀 ( 湿度6 O   为宜), 把混沙后的种子装入布袋放入坑 内,用湿沙填满空隙到离地面 1 5   c m处. 布袋封口, 用土把坑填至与地面持平. 翌年 4月中下旬, 待种子有 6 O  左右裂嘴时就可以播种了.播种时间在 5月 1 0   E l 前后最 佳. 可采用床播、 垄播二种播种方式. 床播的密度为 6   g / 平方米 , 垄播的株距为 3 0 ——4 0   c m. 覆土 3 ——4   c m, 稍加镇压 ,要浇透水.   胡枝子种子批发找双叶种子批发部,价格低!


胡枝子特性


暖性中生落叶灌木.适应性较广,耐旱、耐高温、耐酸性土、耐土壤贫瘠,也较耐荫蔽.常生于丘陵山地的林缘、灌丛和草丛中.一般喜生于排水良好的砾石质坡地、沟谷、路旁等较湿润的土地上.在贫瘠、干旱的山坡也能生长,但长势较差.多散生,但有时在森林火烧或砍伐迹地上,成为优势种,形成灌木群落.根系有根瘤,因而耐土壤贫瘠.在土层薄而贫瘠的山坡、砾石的缝隙中能正常生长发育.在暖温带地区,一般于4月中旬发芽,9月底至10月初落叶;在亚热带地区,3月底至4月初萌芽,6月底始花,7——8月盛花,9——10月结荚并成熟,11月中旬以后落叶,其生长期达180——220天.实生苗第一年生长缓慢,第二年以后生长较快,当植株生长到1米以上才能开花结实.


胡枝子种植价值


叶量大,枝嫩、叶片柔软.由于叶背面密生有毛,影响适口性.枝叶鲜嫩时,山羊、绵羊、牛均采食.粗蛋白质含量较高,富含无氮浸出物,粗纤维含量低,良等饲草.富含17种氨基酸,也含有一定量的微量元素.可作为优良灌木饲料品种进行栽培驯化,并结合水土保持大面积种植的人工草地.根可入药,能凉血消肿、除湿解毒.还可作为花卉植物,用于绿化和美化环境.


枝叶繁茂,适口性好,各种家畜都喜食,调制成草粉也是兔、鸡、猪的优良饲料.营养丰富,粗蛋白质含量在13.4%——17%,粗纤维也只有25.1%——244%,钙、磷丰富.据北京农业大学对二年生植株的分析,其氨基酸含量较为丰富,苗期的赖氨酸含量达1.06%,开花期也达到0.83%,比紫花苜蓿还高.开花期测定,铁、锰、锌等元素丰富,但硒、钼、钴元素明显缺乏.有机物质消化率略低于苜蓿,比其他灌木类高.


胡枝子病虫防治


胡枝子锈病


在我国,发现有三种锈菌可引起胡枝子属植物的锈病.1.平铺胡枝子单胞锈菌(Uromyces lespedezae-procumbentis(Schw.)Curt.)单主寄生,性子器生于叶面,橙黄色,后转为褐色或黑色,直径 75-105微米.锈子器生于叶背面,2-6个成丛,杯状,包被白色,膜细胞15-24微米×12-20微米,外向壁厚4-8微米,内向壁薄;锈孢子卵圆形或广椭圆形,有细瘤,黄色,18-24微米×15-18微米.夏孢子堆多生于叶背,裸露,外围有表皮碎片,直径0.24-0.32毫米,淡褐色至肉桂色;夏孢子球形或卵形,有刺,黄色18-24微米×13-18微米,壁厚1.5微米,有芽孔3-5个;侧丝生于孢子堆的周围,淡黄色,棍棒形,平滑,壁厚45-60微米×10-14微米.冬孢子堆生于叶的两面,裸露,外围有表皮碎片,黑褐色或黑色,直径0.25-0.8毫米,有侧丝如夏孢子堆;冬孢子卵形至椭圆形以至棍棒形,黄褐色至褐色,平滑,22-32微米×12-18微米,顶端圆形、尖突或平切状,厚10-15微米,基部狭窄;柄无色,顶端淡褐色,长达60微米.2.粗糙单胞锈菌(Uromyces scaberulus L.Guo & Wang)夏孢子堆叶两面生,分散或聚生,圆形,小,直径0.2-0.4毫米,破裂,肉桂色;侧丝多,圆柱形,弯曲,淡黄色,28-58微米×10-15微米,壁厚2-5微米;夏孢子椭圆形,近球形或倒卵形,淡黄色,20-25微米×15-18微米,璧厚1-1.5微米,有小刺,芽孔不清.冬孢子堆类似夏孢子堆,外围有破裂表皮,或覆盖其上,黑色;冬孢子椭圆形或卵形,光滑或粗糙,褐色,顶厚3-5微米,或罕有小的乳突,24-29微米×16-20微米,壁厚1.5-2.5微米;柄短,无色,脱落.3.皱纹单胞锈菌(Uromyces rugulosus Pat.)冬孢子堆叶两面生,大多生于叶上面,散生或聚生,圆形,小,粉状,黑褐色至黑色;冬孢子球形,近球形或倒卵形,顶端突起,有纵列的细疵,褐色,19-36微米×15-21微米,柄短,无色,易脱落.据郭林、王云章研究,国内过去报道的胡枝子单胞锈菌(U.lespedezae-bicoloris Tai et Choe)和杭子梢单胞锈菌(U.lespedezae-macrocarpae Liou et Wang)从形态上与皱纹单胞锈菌无大区别,认为它们三者是同物异名.


发生规律


锈病多发生于8-9月份,高温潮湿的条件有利于此病流行.


防治方法


1.选育和使用抗病品种 选育和使用抗病品种是锈病防治的最主要措施.


2.草地管理措施 科学地利用和管理草地,是锈病防治的基础.勿过施氮肥,增施磷、钙肥,能提高抗病性.适时刈割即可保障牧草的高产优质,又可起到控制病害流行.严重发生锈病的留种草地,不宜再留种,应及时刈割.同一草地不宜连续几年用于采种,以减少病菌源在田间积累.合理灌、排水,勿使田间积水或过湿,预防锈病流行.一旦锈病发生较重,应考虑适当增加灌溉,防止牧草萎蔫和减产.铲除田间、地边和附近的大戟属转主寄主.冬季用焚烧或耙地等措施,消灭病残株体,减少越冬菌源.


3.药剂防治 科研用地和种子田需进行化学保护时,可考虑使用以下药剂:①波尔多液,②0.5-1度(波)的石硫合剂,③氧化萎锈灵-百菌清混合剂0.4+0.8千克/公顷,或先用前者,继之使用后者,④代森锰锌千克/公顷,⑤15%粉锈宁可湿性粉剂0.75千克/公顷.


胡枝子白粉病


株叶片的两面、茎、叶柄、荚果等部位都可出现白色霉状斑,初期病斑小而呈圆形,后扩大并互相汇合,以致覆盖叶片大部至整片小叶.由豆科内丝白粉菌引起的主要发生于叶片背面,当病斑占据叶片大部时,霉层增厚呈绒毡状.


病原菌 胡枝子白粉病主要由胡枝子白粉菌(Erysiphe glycines Tai Var. lespedezae(Zheng & Braun)Braun & Zheng)和粉孢属(Oidium spp.)病原引起.在我国东北还发现刺槐叉丝壳(Microsphaera robiniae Tai) 寄生于胡枝子(Lespedeza bicolor)上.胡枝子白粉菌菌丝体叶两面生;分生孢子桶-柱形、近柱形,22.9-35.6(-43.2)微米×12.7-17.8(-18.8)微米;闭囊壳散生至近聚生,暗褐色,扁球形,直径89-120(-130)微米,壁细胞不规则多角形;附属丝(8-)14-42(-52)根,一般不分枝,少数不规则分枝1次,近直、曲折状至扭曲状,长度为闭囊壳直径的(0.5-)1.5-3.5(-4.5)倍,长(35-)140-425(-500)微米,有0-3(-5)个隔膜,一般无色,个别在基部淡黄色至淡褐色;子囊(5-)6-11(-14)个,近卵形,广卵形至不规则形,有短柄,近无柄至无柄,(48.3-)55.9-68.6(-79.0)微米×(30.5-)33.0-43.5(-45.7)微米;子囊孢子6-7(-8)个,卵形、矩圆卵形,带黄色,(15.7-)16.4-20.3(-22.9)微米×(10.6-)11.4-13.9(-15.7)微米.


发生规律


白粉病以闭囊壳在病株残体上越冬,也可以休眠菌丝越冬,次春植株返青生长后,以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,或从越冬的休眠菌丝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侵染.生长季节内以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,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相当远的距离.分生孢子数量大,在适宜条件,很快造成病害流行.日照充足,多风,土壤和空气湿度中等,海拔较高等环境有利于此病发生.草层稠密,遮荫,刈割利用不及时,草地年代较长或卫生措施缺乏,都会使此病发生严重.过施氮肥和磷肥使病情加重,而磷、钾肥以合理比例施用有助于提高抗病性.土壤含水量在40%以下时发病轻,但牧草自身生长不良.


分布与危害


在我国东北还发现刺槐叉丝壳(Microsphaera robiniae Tai)寄生于胡枝子(Lespedeza bicolor)上.在美国,弗吉尼亚等州,散生叉丝壳(M.diffusa Cooke & Peck),造成一年生胡枝子(L.striatus)、绢毛胡枝子(L. sericea)和全叶胡枝子(L.juncea)严重减产.


防治方法


1.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品种间存在着明显的抗病差异,但这方面的工作却做得很少.表型选择能显著提高抗病性.


2.草地管理措施 冬季消灭病残株体,减少菌源,显著减轻下一年的病情;发病普遍的地块,应当及时刈割利用,重病草地不宜收种;科学施肥,合理灌排,避免草层过密或倒伏.


3.药剂防治 科研或留种草地可用下列药剂保护:①硫磺粉(40千克/公顷),②40%的灭菌丹800-1000倍液,③70%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,④50%苯来特2000倍液,⑤25%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-3000倍液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