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丽的地被植物--兰花简介

发布时间:2021-11-17  浏览量:0

兰花又名山兰、幽兰、芝兰、兰草、兰等;属兰科,兰属。兰花是一类地生或附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。根为丛生须根粗壮肥大,肉质,分枝较少,间或从须根上生出分节支根,概无根毛;亚白色,幼根嫩白色;裸根呈青绿色或暗灰色。兰花的茎有两种形式,一为根茎。在根、叶相接处常有膨大多节的假球茎,有球形、柱形等,假球茎储藏养分和水分,花芽和叶芽均着生其上,有衍生新球茎能力;二为花茎,别称花寥或花梗,其外围着生花和数层苞叶。叶也有两种形式,一为寻常叶,呈带形或线形,全缘或具细锯齿,具平行脉,革质,叶面多呈暗绿色,叶背较淡,如春兰、蕙兰,有的呈椭圆形或披针形,较宽阔,有长柄,如兔耳兰,常呈直立、半直立、垂软、扭卷、肥环等姿态;二为变态叶,着生于花茎上,退化成膜质的鳞片状,基部鞘形,称为苞叶。兰花单生或由多数花柄长短略等的花着生在花梗上,排成总状花序;花被共有六瓣,分内外两圈排列,外三瓣为尊,内三瓣为花瓣,上侧两瓣同形,平行直立,俗称“捧”或“捧心”,下方一瓣较上侧的两瓣大,有种种形状,称“唇瓣”或“云”,上有红、紫斑点的称为“彩瓣”,白、纯绿或微黄面无斑点的称为“素瓣,;兰花为两性花,在两捧中间有一柱状物,俗称”鼻“,是蕴藏香气的部分,鼻的顶端有着生粘韧的花粉粒的雄蕊1一3枚,与花柱结合;花药无柄,花粉粒结成花粉块,即”胚茎“,其基部有胶粒盘;雌蕊由3枚结合的心皮组成,子房下位,侧膜胎座,胎座内含多数倒生的胚珠,雌蕊花柱长、直立,柱头内凹,且有粘液。兰花的果实为茹果,由子房膨大面成,呈三角或六角形,俗称”兰荪“。果成熟时呈黑褐色,并在果瓣平面中央果脊柱自顶端弹开,呈倒锥形裂缝,以便种子散出。种子微小如粉末状,每个茹果常含种子数万至数十万粒之多。

我国传统栽培的兰花为兰属的几种地生兰,通常称为”中国兰“。以开花时间分,兰花可分为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大类。春季开花类可分为春兰、春箭,春兰又可分为梅花瓣、荷花瓣、水仙瓣、蝴蝶瓣、素心瓣五种;夏季开花类分为蕙兰、台兰,蕙兰亦有五种花瓣之别;秋季开花类可分为建兰、漳兰、鱼鱿兰;冬季开花类可分为墨兰、寒兰。

兰花是我国最古老的名贵花卉之一,素有”香祖“、”国香“、”天下第一香“的美称,并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。据载,早在春秋末期,越王勾践已在浙江绍兴的诸山种植兰花。唐宋时期,栽培兰花颇盛。据《汗漫录》载,唐诗人王维(摩洁)对养兰花很有研究,曾”用黄磁斗,养以绮石,累年弥盛“。唐代已有赏兰之风,《清异录》载:”唐保大二年,国王幸饮香亭,赏新兰。宋代寇宗爽著《本草衍义》载:“兰叶阔且韧,长及一、二尺,四时常青,花黄绿色,中间瓣上有细紫点,春芳者为春兰,色深。秋芳者为秋兰,色淡。”对兰花的形态作了比较确切的描述。宋代有《金漳兰谱》、《兰谱》、《兰易》兰部兰花专著,其中《金漳兰谱》为流传至今的一本最早而比较完整的兰花论著。明代为蔺兰的昌盛时期,兰花论著纷出,有《续兰谱》、《兰史》、《罗篱斋兰谱》、《群芳谱》等。清代,植兰、艺兰都有所发展,研究兰花的专著有:《第一香笔记》、《兰蕙同心录》、《兰蕙镜》、《艺兰四说》等。至民国期间,又有《兰蕙小史》、《都门艺兰记》、《种兰法》等,都对兰花的品种、分类和栽培等,作了详细的记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