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样防治菊花常见病害?

发布时间:2021-11-17  浏览量:0

菊花严重的病害有菊花叶斑病,包括褐斑病、轮斑病等,平时统称为叶枯病。发病时先是菊花下部叶子出现回形、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大小不等的黑色、黄色或紫褐色小病斑,以后逐渐扩大、增多,从贴近地面的叶片向上蔓延。严重时,病斑愈合,叶色变黄,随后发黑干枯,影响整个植株。

叶枯病是由病菌寄生而引起。每年4-10月为发病期,尤其5-7月,如遇连日阴雨,积水久湿,加上气温高,该病更容易发生。防治叶斑病可在初冬时割去地上部分的残枝病叶,集中烧毁,减少病源。翌春新枝要加强养,浇水时避免弄湿下部叶片,雨后应及时做好排水工作,发现病叶要及时除去。并可喷65%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或喷10%的波尔多液,每隔7-10天喷1次,连续3-4次,以控制病害。在发病前喷50%托布津1000倍液,或50%多菌灵500倍液,有良好的防治效果。

锈病也是菊花常见的病害,其中黑锈病、白锈病、褐锈病为害较普遍。发病初期,叶子表面出现白色、灰白色或淡褐色的细小斑点,以后逐步膨大呈稍圆形隆起,不久叶表面破裂,生出成堆橙黄色粉末,随风飞散而大面积传染。严重时很多病斑愈合成大块病斑,包围叶柄、嫩梢,使叶枯黄脱落,以致植株死亡。锈病均以病菌的抱子传染,气候潮湿时容易发生。防治锈病除注意土壤消毒外,在高温潮湿的季节可喷托布津或多菌灵预防。

由病菌传染发生的白粉病,每到秋末人冬时,在湿度大、光线不足、通风条件差的环境下容易感染发病。被害植株在叶、茎、枝和花蓄上长出一层白色粉末,使叶枯萎,花蕾不开。

特别是温室栽培,病势艾延迅猛,故需随时注意防治。对白粉病应以预防为主,可子8月上旬喷托布津或多菌灵,10月下旬植株放进室内以前再喷洒1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