苗圃中东方蝼蛄的防治

发布时间:2021-11-18  浏览量:0

东方蝼蛄亦称南方蝼蛄,属直翅目蝼蛄科昆虫。分布遍及全国,以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辽宁、宁夏、陕西等省区发生严重。东方蝼蛄的食性杂,对落叶松、松、杉、柏、榆、柑橘、梨、苹果播种苗危害较大,也是多种农作物的地下害虫。

凉山州各苗圃地均有发生。东方蝼蛄1.卵2.成虫3.前足4.后足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9——35毫米,前胸宽6——8毫米。体浅茶褐色,全身密生细毛。触角丝状,前胸背板卵圆形,中央有一个凹陷明显暗红色心脏形斑,长4——5毫米。前翅短,几乎达腹之中部,后翅狭长,稍超过腹部末端。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有能动的棘3——4个。卵椭圆形,长2.0——2.4毫米,宽1.4——1.6毫米。初产时灰白色,有光泽,后渐变为灰黄褐色,孵化前呈暗褐色或暗紫色。若虫初孵若虫乳白色,复眼淡红色。其后头、胸部及足渐变为暗褐色,腹部呈淡黄色。2——3龄后,体色和成虫近似。1龄若虫体长约4毫米,6龄若虫体长24——28毫米。

生活习性东方蝼蛄在华北以南地区每年发生1代,它以成虫和有翅的若虫越冬。越冬成虫和若虫于4月上旬开始活动。5月份是危害盛期,5月中下旬在土中产卵,产卵前在5——10厘米深处作扁圆形卵室,产卵30——50粒。一头雌虫可产卵60——80粒。5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若虫孵化期,6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。孵化3天后若虫能跳动,并逐渐分散危害。昼伏夜出,以21——23时为取食高峰。秋季天气变冷后即以成虫和老龄若虫潜至60——120厘米的土壤深处越冬。若虫共6龄。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。嗜食有香、甜味的腐烂有机质,喜欢马粪和湿润土壤,故有“蝼蛄跑湿不跑干之说”。土中大量施未充分腐熟厩肥、堆肥,容易导致蝼蛄发生,受害也就严重。土壤质地与虫口密度也有一定关系,在盐碱地里虫口密度最大,壤土次之,粘土地里最少。东方蝼蛄1年中的活动情况还与土壤温湿度有密切关系,土温16——20℃,土壤含水量22%——27%为最适宜,春秋两季活跃,雨后和灌溉后的危害也较严重。

防治方法

1.灯光诱杀。蝼蛄趋光性较强,在羽化期间,用黑光灯诱杀,晴朗无风闷热的天气诱集量就更多。

2.马粪鲜草诱杀。利用东方蝼蛄对马粪等有趋性,在苗圃步道间,每隔20米左右挖一小坑(40厘米×20厘米×6厘米),将马粪和带水的鲜草放入坑内诱杀,次日清晨可到坑内集中捕杀。

3.毒饵诱杀。发生期可用毒饵进行诱杀,毒饵的配制方法是用40%乐果乳油或90%晶体敌百虫用温水化开,按1kg药加水10千克拌饵粉100千克的比例配制,饵料用麦、谷糠、秆子、饼肥、甘薯干、玉米轴、花生皮等,并煮至半熟或有香味,从而增强引诱力,傍晚时将毒饵均匀地撒在苗床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