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翅大白蚁介绍及防治措施

发布时间:2021-11-18  浏览量:0

黄翅大白蚁属等翅目白蚁科。分布于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四川、贵州、湖北、湖南、安徽等省。凉山州主要分布在干热河谷地区。此虫为土栖性白蚁。危害林木有桉树、杉树、水杉、橡胶、刺槐、樟、檫、泡桐、板栗及一些农作物。形态特征大兵蚁体长10.51——11.00毫米。头深黄色,上颚黑色。头及胸背板上有少数直立的毛。头大,背面观长方形,略等于体长的1/2。囟很小,位于中点之前。上颚粗壮,镰刀形。左上颚中点之后有数个不明显的浅缺刻及一个较深的缺刻,右上颚无齿。上唇舌形,先端白色透明。触角17节,第3节长于或等于第二节,前胸背板略狭于头,呈倒梯形,中胸背板后侧角成明显的锐角,后胸背板较短,但比中胸背板宽,腹末毛较密。小兵蚁体长6.80——7.00毫米,体色较淡,头卵形,侧缘较大兵蚁更弯曲,后侧角圆。上颚与头的比例较大兵蚁为大,并较细长而直。触角17节,第2节长于或等于第3节。有翅成虫体长14——16毫米,翅长24——26毫米。体背面栗褐色,足棕黄色,翅黄色。头宽卵形。复眼及单眼椭圆形,复眼黑褐色,单眼棕黄色。触角19节,第3节微长于第2节。前胸背板前宽后窄,前后缘中央内凹,背板中央有一淡色的“十”字形纹,其两侧前方有一圆形淡色斑,后方中央也有一圆形淡色斑。前翅鳞大于后翅鳞。卵乳白色,长椭圆形。长径0.60——0.62毫米,一面较平直。短径0.40——0.42毫米。大工蚁体长6.00——6.50毫米。头棕黄色,胸腹部浅棕黄色,头圆形,颜面与体纵轴近似垂直。触角17节,第2至第4节大致相等。前胸背板约相当于头宽之半,前缘翘起,中胸背板较前胸略小。腹部膨大如橄榄形。小工蚁体长4.16——4.44毫米,体色比大工蚁浅,其余形态基本同大工蚁。

生活习性黄翅大白蚁营群体生活,整个群体包括许多个体,其数量大小随巢龄的大小而不同。白蚁群体内可划分为生殖型和非生殖型两大类,每个类型下又可分为若干个品级。生殖类型即有翅成虫,在羽化前为有翅芽的若虫,分飞后发展为原始型蚁后和蚁王。也有未经分飞的有翅繁殖蚁可以直接在巢中脱翅交配产卵补充繁殖。非生殖类型主要为工蚁和兵蚁,它们都有性的区别,但性器官发育不全,无生殖能力。在工蚁中又有大小工蚁之分。工蚁在群体中数量最多,担任群体内的一切事务,如筑巢、修路、运卵、取食、吸水、清洁、喂养蚁后和蚁王以及抚育幼蚁等工作。兵蚁的主要职能是警卫和战斗,因此上颚特别发达,但无取食能力,需工蚁喂食。在群体中兵蚁分大小两种,大兵蚁主要集中在蚁巢附近。分飞黄翅大白蚁分飞的时间因地区和气候条件不同而异。分飞前由工蚁在主巢附近的地面筑成分飞孔。分飞孔在地面较明显,呈肾形凹入地面,深1——4厘米,长1——4厘米。孔口周围撒布有许多泥粒。一巢白蚁有分飞孔几个到一百多个。分飞可分多次进行,一般5——10次。有翅成虫分飞后,雌雄脱翅配对,然后寻找适宜的地方入土营巢。营巢后约6天左右开始产卵,卵期约40天。幼蚁发育成工蚁需3个虫龄,历期4个多月,发育成兵蚁要经过5个虫龄,发育为有翅成虫要经过7个虫龄,历时7——8个月。

初建群体的入土深度,在头100天内为15——30厘米。巢底只有一个平底上拱的小空腔。初建群体发展很慢,从分飞建巢到当年年底,巢内只有几十头工蚁和少数兵蚁。一般到第4或第5年才定巢在适宜的环境和深度,不再迁移。在巢内出现有翅繁殖蚁分飞时,此巢即称成年巢。黄翅大白蚁的巢群上能长出鸡?菌,一般菌圃离地面距离45——60厘米。

防治方法

1.灯光诱杀。蝼蛄趋光性较强,在羽化期间,用黑光灯诱杀,晴朗无风闷热的天气诱集量就更多。

2.马粪鲜草诱杀。利用其对马粪等有趋性,在苗圃步道间,每隔20米左右挖一小坑(40厘米&*20厘米*6厘米),将马粪和带水的鲜草放入坑内诱杀,次日清晨可到坑内集中捕杀。

3.毒饵诱杀。发生期可用毒饵进行诱杀,毒饵的配制方法是用40%乐果乳油或90%晶体敌百虫用温水化开,按1kg药加水10千克拌饵粉100千克的比例配制,饵料用麦、谷糠、秆子、饼肥、甘薯干、玉米轴、花生皮等,并煮至半熟或有香味,从而增强引诱力,傍晚时将毒饵均匀地撒在苗床上。